close
千年古城裡的尋寶人 “發現”果親王親撰七言石碑

原標題:劉友恒:千年古城裡的 尋寶人 古城正定素以古建築遺存眾多享有 古代建築博物館 之美譽,從綿延12公裡的古城墻,到佛道儒之寺觀廟宇、名人故居、望族


原標題:劉友恒:千年古城裡的 尋寶人

圖為劉友恒在正定。

圖為劉友恒在古碑前講述果公家機關水肥清運親王允禮與正定的故事。

古城正定素以古建築遺存眾多享有 古代建築博物館 之美譽,從綿延12公裡的古城墻,到佛道儒之寺觀廟宇、名人故居、望族宗祠、民居大院等,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土生土長的正定人劉友恒,在正定文保所工作瞭34個年頭,2005年退休以後,仍在關註著正定文物保護。無論是早年做講解員,還是後來騎車跑遍正定各鄉鎮去普查、收集、登記文物,或是對每座古建殿堂的登記,枯燥地做一些館藏文物的整理,做瞭一輩子文物工作的她覺得,這不單是一種熱愛,也是一種責任。也正是因為她的一雙慧眼,一些塵封日久的文物才為世人所熟知。她也由此成瞭千年古城裡的 尋寶人 。

與正定文物相伴30多年

穿梭在正定的街巷中,我總有一種和歷史對話以及遍地都是寶貝的感覺。 67歲的劉友恒是正定縣文保所的一名退休幹部,幹瞭一輩子文物工作,她如此描述著自己的傢鄉。台中洗水塔

其實,劉友恒和文物結緣實屬偶然。那年,劉友恒22歲,正定縣搞工業展覽會,她在展覽會上做講解員。後來,隆興寺需要講解員,她被抽調到正定縣文保所,後來又到文物組分管文物。 當時,我們十幾個人,什麼都幹。講解,文物征集、普查等,我都做過。後來,單位的人漸漸多瞭起來,分工比較細瞭,我就主管文物這一塊兒,管過庫房,也管過資料室。

在 什麼都管 的工作中,劉友恒的文物知識慢慢積累起來。 其實,上學的時候就對文史比較偏好,好不容易接觸到這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業務學習上自己也抓得比較緊。 劉友恒說,她剛到文保所時,也不知道從哪裡做起,發現有上下兩冊的《隆興寺志》,就想著先對隆興寺做一個基本瞭解,晚上沒事就開始抄寫,歷時幾個月終於完整地抄寫瞭一遍。

後來,各文物保護單位建立科學技術檔案,劉友恒騎自行車跑遍正定各鄉鎮,去普查、收集、登記文物,對正定的文物爛熟於心。 在文物普查和資料搜集的過程中,我對隆興寺、開元寺、文廟等的碑刻資料、圖文資料、歷年大事記等都做瞭整理。這些都深深地印在瞭我的腦子裡。

我在文保所工作瞭34個年頭,退休瞭仍覺意猶未盡。 2005年退休以後,劉友恒說,她仍關註著正定文物保護工作, 上班的時候忙忙碌碌,差不多整個正定都跑遍瞭,可是隻能在業餘時間寫一些東西。 作為本土文物工作者,她覺得,正定的歷史文化不是一個空泛的詞匯,裡面的內容太多瞭,需要靜下心來挖掘。

退休後繼續做 尋寶人

退休後,時間充裕瞭,我開始細細挖掘正定的碑刻文化,發現瞭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劉友恒說,把正定碑刻裡的故事說出來,這是一個大工程, 好在我的文物情結也影響瞭親友們,他們經常給我提供線索。

2014年,劉友恒從女兒處得知,隆興寺的龍騰苑內有幾塊帶著雕飾的殘石,她馬上產生瞭極大的興趣。

劉友恒經過實地觀察,感覺自己的腦海裡對這些殘石有些模糊的記憶,再仔細一琢磨,突然間就想瞭起來: 這不是梁思成先生1933年所拍的照片上的東西嗎?! 劉友恒說,當時她特別激動,立即找到照片資料與殘石進行比對,最終確認這些殘石就是開元寺法船殿的石須彌座,是 消失 瞭近半個世紀的文物。

至今,回想起那個過程,劉友恒仍興奮不已, 開元寺是正定縣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座佛教寺院,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其正殿法船殿始建於唐代早期。1933年,梁思成在法船殿裡留下的照片顯示,殿內有一尊大型石質須彌座。

不幸的是,1966年,法船殿及殿內佛像被損毀,法船殿不復存在。在隨後的歲月裡,人們都以為這座建築已經徹底消失,誰料會在隆興寺裡發現該須彌座的殘石?

開元寺的法船殿不簡單。唐代時,開元寺與隆興寺地位相當,都是官寺,官方大型法事活動都在這兩座寺廟中舉行。 劉友恒說,退休前整理檔案資料時,她曾找到過1965年拍的照片和一些簡短的文字資料,卻始終沒有發現關於法船殿的實物資料,所以當發現須彌座殘石時,她特別興奮。

從退休到現在,我又做瞭12年的文物搜集工作。其實,人們把我稱作尋寶人,我更願意理解為挖掘文物的內涵。 劉友恒說, 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正定的文物似乎永遠挖掘不盡。台灣電動床工廠

發現 果親王和正定有緣

11月17日,在正定隆興寺內,劉友恒笑言,尋寶中最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是隆興寺的果親王允禮碑,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會有這麼多人關註碑刻中的故事。

2015年,電視劇《甄嬛傳》熱播。劇中,果親王允禮英俊瀟灑、文武兼備,備受觀眾喜愛。 劉友恒突然想到,在正定隆興寺這座皇傢寺院中,就藏有一通果親王撰書的七言古詩碑刻啊!

在隆興寺摩尼殿後東北角處,《果親王行次正定隆興寺碑》映入眼簾 碑刻通高331厘米,其中碑身高197厘米、寬73厘米,青石雕制,螭首鰲座。

滹沱折旋晉冀來,飛騰沃蕩勢奔迅。巨浸河北此稱首,彌漫浩淼平如鏡 劉友恒說,果親王的這首詩生動描繪瞭正定古郡地理、滹沱水勢變化及隆興古剎內大悲菩薩金容寶相和先皇禦碑的雄姿與威嚴。

當時看到這塊碑刻,劉友恒馬上想到,電視劇《甄嬛傳》熱播,果親王詩作碑刻或許是個宣傳正定的好機會!她馬上翻閱瞭一些資料,查證果親王為何在正定隆興寺寫瞭這首詩。

原來,清雍正年間,朝廷命果親王允禮到四川公幹。在去四川途中,允禮路過正定,在隆興寺行宮住宿,便把途中看到的正定地理形勝、滹沱巨川的自然景觀以及隆興寺人文景觀寫成瞭七言古詩,並於1734年由工匠刻成石碑立瞭起來。

劉友恒說,其實,《隆興寺台灣電動床工廠志》中一直有碑文抄錄,碑也早就立在隆興寺中,隻是一直沒人關註。《甄嬛傳》播出後,她對這塊碑進行瞭 再發現 並引發瞭人們的濃厚興趣,慕名來看允禮碑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希望更多人關註正定古城

2015年,劉友恒還考證瞭有關 真定路府學曾建墨史堂 的記載。

正定南城門修繕施工,於古城的甕城墻基處發現瞭一方刻石,不僅解開瞭正定府學金代石刻的去向之謎,也為研究我國墨文化增添瞭實物資料。 劉友恒說,她除瞭和文物打交道,似乎真的沒有別的愛好瞭。不過說是愛好,她覺得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所以在退休後,她還發表瞭有關正定文物的論文40餘篇。

如今,在劉友恒的影響下,她的傢人也都成瞭半個 文物人 。今年夏電動床天,劉友恒的老伴路過正在施工的鎮州北街,恰巧看到工人們挖出一塊 石頭 ,隱約看到上面有一個 敕 字。這可是象征著皇權的字!劉友恒的老伴吃驚不已。 他趕緊給我打來電話,我立刻就趕瞭過去。 劉友恒說,這塊 石頭 正是乾隆皇帝禦書的殘石匾額。

如今,這塊匾收藏在隆興寺內,匾高80厘米、殘寬155厘米,匾心現存 敕修崇因(因字存半) 三個半字,崇字上方鈐字 乾隆禦筆 方印。

以後如果精氣神兒還允許,我還會樂此不疲。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古城正定需要更多人關註,古城保護的使命需要代代傳承。 劉友恒感慨道,近年來,正定啟動瞭大規模的古城保護工程,依托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大旅遊供給側改革,圍繞 登得上城樓,看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 ,精心打造 古城古韻、自在正定 ,推動正定全域旅遊,打造中國歷史文化旅遊名城。但 路漫漫其修遠兮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正定古城還需要更多文物人一代代的堅守,才能讓古城及文物的光芒穿越歷史、照進現實、點亮未來。
arrow
arrow

    lun227u2s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